早春的景泰县白墩子村光伏扶贫产业园,最低气温仍在零摄氏度以下。产业园内,一排排光伏发电板一望无际,犹如一片蓝色海洋,矗立其中的一座座输电铁塔,像蓝色大海上的风帆。 “产业园占地1468亩,由天津市西青区帮扶建设的第一批5.13兆瓦光伏电站早在2018年就已经合闸运行了。”景泰金戈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理任学周告诉记者,借着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和市场“风头”,投资4500万元的8.5兆瓦“光伏+”示范发电项目也于2021年底实现并网发电。 白墩子村土地以黄土为主,土壤盐碱性大,不成片的耕地十年九旱,但光照充足,属于太阳能资源富集区。2018年来,景泰县充分利用光照资源禀赋,将光伏扶贫发展成为破解贫困地区产业匮乏难题、保障贫困人口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产业。高空俯瞰一个个光伏项目平地而起,在景泰大地上犹如鱼鳞阵列、蓝海翻涛,带来了勃勃生机。搭上了光伏发电新能源项目建设这列快车,景泰县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的“双赢之路”。 任学周告诉记者,土地的贫瘠无法栽种粮食,但在光伏电站建成后,村民可以在光伏板下种植苜蓿,同时,项目建设顶棚覆盖光伏板的羊舍,兼顾发展养殖业,羊的排泄物作为苜蓿的肥料,种植的苜蓿又成为羊的饲料,形成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模式。 “不改变土地性质、不改变土壤结构,通过‘光伏+农业+就业’的模式,不仅改变了当地百姓的‘赚钱’方式,实现三重收益,也为当地打造集观光、旅游、生态农业为一体的绿色生态体系创造了条件。”任学周说。 白墩子村村民方海凤告诉记者,她的爱人原来开拖拉机帮人拉货赚点钱,生意时好时坏,收入并不稳定。光伏生态产业园项目开工后,她家一个季度分红500元,自己也到项目工地上干活,每月有3000多元的固定工资。 “光伏扶贫项目每年给村集体经济分红6万多元,为我们巩固脱贫成果起到了积极作用。今年,我们给新建的农光互补项目注入资金,每年固定分红5万元,将进一步壮大我村的村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提供发展动力。”三个山村监委会主任张乾民告诉记者。 晒着太阳就有钱赚。据了解,自2021年12月底,景泰县已经实施的“光伏+”扶贫项目分配用于贫困户保低收益1022.1万元,村集体保低收益991.02万元,贫困村收益分配7640.74万元,为景泰县脱贫攻坚及巩固脱贫成果作出了重要贡献。
原标题:晒着太阳赚钱——景泰县“光伏+农业+就业”模式实现多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