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产业进入了新一轮爆发期,全国已有二十多个省市规定了储能配置政策要求。
截止到2021年底,全国已有21个省级行政区在全省或部分地区明确了新增新能源发电项目规制性配储能比例以及配储时长。3个省份出台鼓励配储政策。
综合来看,平均配储比例约为10%,配储时长约为2h。其中,全省或部分地区要求配储的省份2021年风电光伏装机量达到全国风光装机量的81%,为储能装机量增加的主要来源。
根据有关机构预测:2021-2025,储能装机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10.8%。
此前国家发改委曾发布公告,提出到2030年实现新能源储能市场化发展,在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的同时确保电网系统稳定运行。新能源存储是指使用电化学、压缩空气、飞轮和超级电容器系统的电力存储过程,而不是抽水蓄能,它使用储存在大坝后面的水在需要时发电。
发改委表示,采用电化学手段的新能源储能技术有望进一步取得进步,2025年系统成本将比2020年底进一步降低30%以上。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电国,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占其总发电量的50%以上,高于目前的42%,但这将对维持电网系统的稳定运行带来挑战。
所以国内的下一目标必然大力发展储能,这将有助于实现到2030年碳排放达峰和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以及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的雄心。预计到2025年将由初始商业化阶段推进到规模化发展,装机容量超过3000万千瓦。
虽然现在成本学习曲线仍然相对缓慢,但“十四五”规划(2021-25)明确了到2025年单位储能成本下降30%的目标,有望加速行业步伐。
中国石化经济与发展研究院情报与研究部负责人罗作先表示,新型电力系统的短板在于储能,这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提高新储能能力将进一步提高国家新能源发电能力。
发改委此前表示,将出台2021-25年及以后新储能发展规划,各地能源主管部门也要对本地区新储能系统规模和项目布局进行规划。
原标题:到2025年新能源储能迎来规模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