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的北京冬奥会上,氢燃料汽车成为一道绿色风景线。人们不禁要问,氢燃料汽车离我们还有多远,何时能够驶入产业化的“春天”?
5分钟加满氢燃料,续航超过800公里,排放物只有纯水……听起来好像不可思议,但事实上,随着近年来燃料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这种设想离现实已越来越近。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和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氢能也是实现碳中和重要媒介,随着其重要性不断上升,未来的地位有望与化石资源比肩。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侯明介绍,当前,日本、美国等国已经在加速推进氢能产业发展,加强氢燃料汽车领域研发布局。目前日韩生产的氢燃料电池车已经进入市场销售,德国不仅一直从事氢燃料汽车研发,还在进行氢燃料火车、潜艇等研发。我国在氢能燃料电池技术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电堆的单堆功率密度、最低冷启动温度寿命以及最高效率等指标均有大幅改善,已建立起完备的燃料电池材料、部件、系统的制造与生产产业链。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35年,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保有量100万辆左右,有效促进节能减排水平和社会运行效率的提升。目前北上广等多个城市已经入选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全国多个城市已进入了落地实施阶段。我省也开始布局燃料电池产业,已经形成明天氢能公司、中鼎恒盛、阳光电源等一批氢能产业链企业,安凯、江淮、奇瑞等整车企业也开始涉足燃料电池应用。
位于六安市经开区的明天氢能公司较早布局燃料电池产业,日前,记者来到该公司的智能工厂,只见机械臂舞动翻飞,科研人员埋头研究。
“我们研发的燃料电池电堆功率密度已达4.0kW/L,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目前工厂8条生产线已经覆盖了燃料电池八大核心组件,具备了主要零部件生产能力。”企业负责人王朝云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已经建成全国首座万台级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智能工厂,开发了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电堆装配等“八大工艺”,实现了30千瓦到80千瓦等燃料电池系统的批量化供应。
在应用方面,明天氢能推动开通了全省首条氢能公交示范运行路线,并联手整车企业投放了15辆氢能公交,并配套建设了全省首座加氢站。截至目前,这批搭载明天氢能燃料电池系统的氢能公交单车行驶里程接近15万公里,平均氢耗4.5千克/公里,车辆运行状态良好。
“我们的生产能力年产1万套,目前实际产能不到100套。”王朝云同时也表示,燃料电池产业发展还有待进一步提速。目前很多省出台了示范推广计划,他建议安徽加大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支持力度,出台氢能产业规划,加速以合肥为代表的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力度,加快推进全省氢能产业发展。
侯明认为,推动氢能产业发展,要强化规划引领,科学编制全省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氢能产业发展目标方向和重点任务。要强化科技攻关,深化政产学研合作,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要强化招引培育,精准招引目标企业,培育壮大现有产业链龙头企业,构建涵盖氢能制备、储运、加注、应用等各环节的全产业链条。要强化推广应用,发挥市场引导和政策激励作用,加快推进氢能在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的应用。
原标题:氢燃料汽车, 何时驶入“春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