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新能源入市三题待解!
日期:2022-02-24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y_zhuzelin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有序推动新能源参与市场交易”正在成为能源行业的政策热点。

今年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与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均提出“有序推动新能源参与市场交易”;同期,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2年能源监管工作要点和任务清单也明确提出,“积极支持新能源参与市场交易,以市场化机制促进新能源消纳”;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更是给出详细操作“指南”——“鼓励新能源发电主体与电力用户或售电公司等签订长期购售电协议”。

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为何成了近期行业重磅文件的“公约数”?在操作中还面临哪些挑战?

焦点一:“新能源电价该怎么定?”

“新能源入市价格为啥变低了?”“新能源入市咋保障收益?”……不少新能源发电企业工作人员向记者坦言,入市意味着其告别“旱涝保收”,第一道“坎”就卡在了价格上。

入市后缘何电价变低?“此前相对较高的上网电价得益于政府扶持和补贴,并非其真实的电能量价值。”广东售电公司工作人员蒋江指出,新能源所发出的电力和煤电、水电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从这个角度看,供需宽松的时段和区域执行低价无可非议。

某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坦言,原来新能源是按计划模式发展,行政审批、核价按照固定投资回收成本。“所谓‘变少’的钱,其实是应该支付的消纳成本。好比一件商品本身价值100元,政府扶持后变为300元,进入市场后还原商品属性定价100元,‘消失’的200元并不是其应得的钱。换言之,绿证也好,政府授权合约也好,都是在向用户传导消纳成本。要想发展新能源,当前的核价和审批制度必须市场化,同时市场机制必须考虑消纳成本的疏导。”

“有观点拿个别不规范的乱象来否定市场,这是不理智的。问题不出在市场本身,而是建设和运营有问题。如果人为干预价格,将导致价格背离供需进而资源错配,更不利于新能源消纳。新能源相对化石能源的额外价值在于环保属性,这部分价值应该通过健全完善绿证市场获取收益。当前现状是,将两个不同维度的价值搅合在一起讨论,难免混沌不清。”蒋江说。

焦点二:“入市最大障碍是什么?”

“新能源间歇性、波动性明显,没法进市场”“新能源入市将加剧价格波动”……不少观点认为,新能源入市的最大掣肘是技术。一位不愿具名的受访专家则指出,从国外经验看,技术可以改进,机制问题才是当前争论的核心。

上述业内人士也认为,新能源参与市场的关键问题并不是理论上如何解决波动性、间歇性等制约,而在于多方利益如何博弈和平衡。“以消纳责任权重为例,假设A省将高比例新能源电量送至B省,就意味着本省可能无法完成指标任务,势必会限制外送规模。所发电量的绿电权益归谁?发出省还是受端省?”

“入市意味着新能源和火电,发电与用户、电网之间的利益格局被打破。比如某省现货市场,好多火电被强制出清,在没有报价的情况下,为了完成消纳指标被迫发电。其实质还是计划体制发挥主导作用,通过违背经济规律的方式解决消纳问题。为了照顾不同利益群体,很多市场规则被扭曲不能发挥应有作用,这可持续吗?”上述业内人士说。

电力从业人士王康指出,当务之急是加强部门之间、央地之间、以及政策与市场之间的协同。“为解决‘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问题,《指导意见》提出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的能源安全与发展协调机制,同时强调打破省间壁垒,加强市场与政策之间的衔接,加快建设全国碳交易市场、用能权交易市场、绿色电力交易市场,以解决市场化交易与配额制之间的矛盾。关键在于如何落地,让市场成为新能源消纳的主要方式。”

焦点三:“辅助服务费用谁来出?”

“绿电的最终受益者和消费者是用户,这个费用理应由用户出”“辅助服务是为了更多消纳新能源,理应由新能源企业出”……伴随着新能源入市,以及新能源电力高比例增长带来的辅助服务大幅上涨,辅助服务费用到底谁分摊讨论已久。

中电联发布的《电力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发展路径研究》显示,由于新能源属于低能量密度电源,导致电源和储能设施年度投资水平大幅上升。据测算,相比2020年,2025年、2030年、2035年发电成本将分别提高14.6%、24.0%、46.6%。

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做个简单测算,原来1.2千瓦的煤电能为1千瓦的用户供电。但当前需要‘1.2千瓦的新能源+1千瓦的煤电’,才能对应1千瓦的用户。这样,平时不开机的1千瓦煤电与需要随时启动的灵活性辅助服务无疑会抬高发电成本。”

那么,这些增加的辅助服务费用到底应该谁来出?蒋江认为,一味由新能源分摊是不合理的。“一方面,新能源是电力生产者,自身并不需要辅助服务;另一方面,存量新能源仍需补贴,用补贴来支付辅助服务费用,违反了设计初衷。按照‘谁受益、谁承担’原则,享受蓝天白云的是全体用户,那么新能源以及系统产生的成本理应由用户买单。”

用户分摊是否会抬高终端用电成本?蒋江指出,这是新能源入市后的又一误区。“此前,发电企业内部分摊辅助服务费用,表面上看用户无需支付,实际上计算在了度电成本中。与过去‘一锅炖’的方式相比,通过市场优化配置资源,‘账单’更加透明,反而更有利于减轻用户负担。”

 原标题:新能源入市三题待解!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www.whereislife.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中国能源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