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家公司是个例外,从一家小材料厂变成全球第一,而它背后的掌舵人更是传奇。仅用了20年时间,就从一个贫困的大学生,成为了如今的陕西首富,还一手缔造出了一个市值超过3795亿的商业奇迹。这不禁让人好奇,打造出这个奇迹的人究竟是何许人也?而他又是如何靠着太阳能发家致富的呢?
一、志同道合,上演中国合伙人
李振国的创业史是另一种版本的中国合伙人。这要从2005年9月的一天说起,李振国给远在马来西亚出差的钟宝申打去了越洋电话,
电话里李振国兴高采烈地给他的老友大谈光伏产业的兴起,这也引起了钟宝申的强烈好奇。也就是这通电话彻底改变了两人和整个光伏行业的命运。
李振国和钟宝申是兰州大学物理系86级的同窗好友,开学典礼上,他们曾站在老校长江隆基的雕塑下约定,如果以后创办公司,就以隆基命令。毕业后,李振国被分配到741厂拉制单晶硅棒。
1992年,李振国辞职创业,开过配件厂,给别人当过总经理。2000年,他创立了西安新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不管换什么工作,始终离不开单晶硅。上天在冥冥之中已经落下了一颗关键棋子。2005年,国内颁布《上网电价法》补贴光伏发电,激发了举国上下的光伏创业大潮,李振国也开始尝试切入光伏行业。
二、上演单晶硅逆风翻盘
那时,光伏行业有单晶和多晶两种技术路线,一直争议不断。光伏发电主要有薄膜和晶硅两种技术路线,其中薄膜不需要硅,主要是使用金属化合物,它价格远高于晶硅。
而多晶硅也分为单晶硅和多晶硅,单晶硅的转换效率高,但生产成本也高,而多晶硅杂质较多,生产效率较低,但生产成本的技术难度相对较小。正因为缺少关键技术,几乎所有光伏企业都倒向了多晶硅阵营,成为世界代工厂。
干了十几年单晶硅的李振国也犹豫了,而钟宝申一向眼光长远,两人经过深入调研,发现光伏的本质属于制造业,而不是高科技产业。在在详细考量分析后,他们认为虽然单晶硅与多晶硅相比,技术门槛会高很多,而且生产的工艺也相对比较复杂,但效率确实多晶硅无法比拟的。只要能降低单晶硅的生产成本,那未来一定可以赢过多晶硅,两人决定选择单晶硅。
两人坚信只要能够通过技术革新降低用电成本,一定会比多晶硅更有优势,加以时日,单晶硅必然会成为整个行业里的主流。2006年,西安新盟正式改名为隆基,开启了光伏产业的征程。
在其他光伏老板们开着跑车豪掷千金的时候,他们却蛰伏在宁夏戈壁滩上打桩建厂房,密谋对多晶硅的绝杀。其中最关键的是攻克一项名为金刚线切割的技术。最难的时候,隆基的成品率掉到了80%,每年亏损达到几千万元,不过换来的结果是单晶硅的生产成本从每公斤130多元锐减至不到40元。
眼看隆基就要在成本上绝杀多晶硅,李振国却突然发现,就在自己埋头技术的这几年,国内单晶硅的份额只剩下不到20%了。为了打开局面,李振国挨家挨户拜访了国内几乎所有的电池和组件大厂,试图说服他们改用单硅片。跑了一圈下来根本没人买账,无奈之下,李振国决定自己干。
2010年,蛰伏多年的隆基在A股申请上市,虽受到种种因素的李振国的IPO申请被证监会驳回,但是隆基的发展势头却不容忽视。而李振国也并没有因为隆基的上市失败而一蹶不振,反而带领团队继续进行相关技术的研发以及积极启动下一轮的融资。
2012年,隆基成功上市。2014年,隆基说服一家下游组件厂浙江乐叶光伏开始向下游布局。而事实证明,李振国的确走对了路。2015年,单晶硅的春天终于到来了。国家推出了领跑者计划,单晶硅赛道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借着这股东风,隆基完成了一系列的技术革新,股价甚至在五年内翻了整整25倍。随后,凭借着国家赐予的良机,隆基又一跃成为了如今全球最大的单晶硅生产制造商,至此,公司的总市值达到了3795亿元,逐渐成为了业内人士口中的光伏茅台。
当然了,作为隆基一直以来的最大功臣,李振国自然也是水涨船高。2018年,李振国也迎来了属于他的高光时刻,他首次登上了陕西首富宝座,并且凭借这145亿元的身价进入胡润百富榜。
在之后,隆基稳坐国内光伏产业的头把交椅,在光伏市场发展出强有力的发展势头,股价以及市值不断攀升,而李振国的身家自然也不容小觑。据了解,如今的李振国已经连续四年蝉联了山西首富的宝座。
最后我们把时间拉回来,目前在新一轮的工业革命来临之际,光伏已经被认定为取代石油的重要能源,中国更是全球光伏领域中的佼佼者,光伏新增装机更是已经连续七年位居全球第一。所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隆基乃至整个中国光伏的未来都是一片大好。
中国光伏发电的成本已经从20年前的十几块钱降至如今的0.44元,逼近煤电成本。中国光伏行业一路披荆斩棘,终于改写了世界光伏产业的格局。回顾李振国的创业史,关键在于十多年前就压制住了单晶硅,且十多年来专注做这一件事。至于将来这家中国光伏巨头能否上演更多的奇迹,让我们拭目以待。对于隆基的未来会有怎样的期待呢?
原标题:蝉联四年的陕西首富,靠太阳能做成全球第一,缔造出3795亿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