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 » 正文
 
敢对“卡脖子”技术说NO!“创新策源地”加速崛起 杭州科技创新比拼“硬实力”
日期:2022-02-22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y_liujinying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九源基因实验室

巨星科技是杭州经济中的一名“逆行者”。去年,巨星科技陆续收购ARROW、LISTA、Shop-Vac、BeA等国际知名工具品牌,开启品牌出海新篇章。

如果你以为这只是一家精工企业,那你就错了。近年来,巨星科技还布局了激光定位技术、机器人,这可是一个数百亿美元的大市场。从传统手工具向智能工具和电子产品转型,巨星科技的这一步转型,其“科技含量”不可谓不高。

科技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奋力突围破解“卡脖子”难题,于变局中开新局,处处展现着杭州科技创新的“硬实力”。而巨星科技,只是众多企业科技创新的一个缩影。

坐“冷板凳” 对“卡脖子”技术说NO!

光伏产业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主力军,安全稳定的封装材料可以保障发电组件平稳运行25-30年,而现实的情况是,抗PID性强的封装材料一直卡着我国光伏产业的“脖子”。

2017年,杭州企业福斯特决心攻关用于高效双面发电组件的可靠封装材料。唐国栋等科研人员从常用封装材料的化学特性入手,通过加入各种助剂来提高致密性和抗PID性,但效果都不理想。唐国栋又从封装原材料入手,尝试用POE树脂代替常用的EVA树脂,并翻阅大量电池资料,请教资深POE树脂研究专家,提出有机和无机复配的原位萃取技术,成功研制出抗PID性能优异、适用于双面发电组件的封装材料“高效双面发电组件用共聚烯烃封装材料”。

该材料将双面电池组件的抗PID性能由24小时组件功率衰减30%以上,提升到1000小时衰减3%以内,极大延长了双面发电组件的使用寿命。目前该材料已实现量产,产品TF系列一经推出,同年全行业市场占有率迅速达到70%以上,三年新增销售40亿元以上。

“这种材料,具有高水汽阻隔、无腐蚀、不产生醋酸等特点,为摆脱光伏产业‘卡脖子’迈出了关键步伐。该项目还获得2020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唐国栋说。

在杭州,像福斯特这样对“卡脖子”说No的企业很多。比如,微波毫米波射频芯片研制企业浙江铖昌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年产72万片6英寸微波射频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的杭州立昂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信息产品国产化方面做出商业实践的宇视科技……

建“大平台” 提升杭州科创“硬实力”

精准的科技攻坚,往往是与强大的科研平台和重大实验室相伴相生的。近年来,杭州围绕平台建设、技术攻关等多维度进行攻坚,奋力建设“创新活力之城”。

在重大科研平台建设上,之江实验室、西湖实验室纳入国家实验室建设序列,在杭国家重点实验室增至14家,杭州现拥有省实验室4家、省重点实验室39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8个。获批建设我省首个国家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新建西湖大学、中法航空大学等高水平高校和科研机构。

这些科研平台正在赋能杭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比如,浙江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依托其院士团队,助力数字视频编解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杭州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杭州基地、高可信软件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杭州基地、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杭州基地等国家级科创平台挂牌落地,并在8K超高清视频芯片与系统、开源工业物联网操作系统、硅基一体化集成的高能效电容型感知芯片、健康医疗大数据智能分析平台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据了解,浙江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累计共建18家联合实验室,撬动企业研发资金投入1.4亿元,助力大胜达包装、杰牌智能传动、钱江电气、杭萧钢构4家企业获认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2021年浙江省“未来工厂”、2021年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多项荣誉和资质。

眼下,杭州还有一批科研平台仍在建设中。比如,获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因子与风险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与碳中和省实验室正在筹建……

重顶层设计 加速建设“创新策源地”

在杭州滨江,数字经济、新制造业等优势产业领跑全国,数字安防创新型产业集群排名全国第二;而在临江高新区,生命健康、集成电路、智能汽车及智能装备等主导产业,也正在向世界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方向进发……一切表征显示,杭州高水平“创新策源地”正在加速崛起。

何为“创新策源地”?创新策源地是指创新策动和起源的地方,不仅要有高能级的科创平台、高水平创新企业、高素质创新人才,还有不断涌现的创新技术和转化成果。

近年来,杭州围绕“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建设,强化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一批大型科研装置、科技重器在杭州落户,创新策源能力有效增强。2021年,杭州29项科技成果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主持完成17项、参与完成12项,总获奖数和主持获奖数均创历年新高。

当然,“创新策源地”的建设,离不开顶层设计。去年11月19日,市科技局、市发改委联合印发了《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年-2025年)》。根据《规划》,到2025年,杭州将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3000亿元以上,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70%以上。建设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70个;设立总规模为1000亿元的杭州创新基金,引领和撬动社会资本投向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记者注意到,《规划》划定的重点领域包括集成电路、量子技术、虚拟现实等,并将这些领域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高端创新资源集聚,着力引进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加快创新人才引进和培育,而这些正是加速建设“创新策源地”的题中之意。

原标题:敢对“卡脖子”技术说NO!“创新策源地”加速崛起 杭州科技创新比拼“硬实力”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www.whereislife.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杭州网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