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PV即光伏建筑一体化,是一种将太阳能发电(光伏)产品集成到建筑上的技术,不仅可以实现与建筑完美融合,所产生的电力还能提供给建筑物使用。BIPV是建筑与光伏行业的交叉领域,要尽快建立标准体系,促进建筑与光伏行业深度融合。
2月10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完善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标准,鼓励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
国泰君安的研报显示,近期,国内密集发布近零能耗绿色建筑发展目标和支持政策。随着多地BIPV补贴政策陆续出台,标准的建立健全,正在成为业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兼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BIPV是一种将太阳能发电(光伏)产品集成到建筑上的技术,不仅可以实现与建筑完美融合,所产生的电力还能提供给建筑物使用。因此,BIPV的大规模应用,将助力我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BIPV意味着建筑与光伏相伴而生,可将组件建材与建筑集成,具有发电、防水、装饰等功能,可应对恶劣天气,保证发电的稳定性。”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常务理事李鹏称,工商业建筑可利用公共面积大,用电需求时间大多集中在白天,光伏发电工作时间和建筑用电高峰基本重合。因此,它能大大缓解用电紧张的问题,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国家能源集团绿色能源与建筑研究中心副主任、沈阳建筑大学光伏建筑研究院院长李辰琦说:“BIPV可使产能端和用能端合二为一。如果说特高压是清洁能源的搬运工,那么,BIPV可让光伏就地消纳,建筑表面直接发电,将节约大量土地和其他成本,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记者了解到,浙江省单体最大的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京能国际嘉兴BIPV项目,已于近日并网发电。据介绍,该项目总装机容量达1.773万千瓦,预计运行25年可发电4.28亿千瓦时。据相关负责人称,此项目不仅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2.68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1.75万亩,节省了13.7万吨标准煤。
■标准制定还差临门一脚
迎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BIPV还存在哪些挑战?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光伏和建筑行业标准体系不健全,正在成为阻碍其大面积推广的“拦路虎”。
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光电建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何涛看来:“当前,BIPV存在安全性、经济性、热工属性、工程标准体系等问题。”何涛进一步举例称,如光伏发电特性与建筑用能协同技术不完善;BIPV相关产品、工程标准体系不健全,甚至缺失;建筑光伏发电系统检测认证能力不足;产品设计生产,对建筑安全、防火等性能考虑不足;建设、使用、业主等相关方的积极性未能充分调动;收益分配及并网、隔墙售电等配套政策不完善等。
另外,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太阳能建筑技术研究所所长鞠晓磊也表示,由于当前用于规范市场的标准、图集滞后、应用范围不足,使得BIPV标准体系不健全,建筑性能考虑较少,建筑行业参与度较低。
何涛认为,BIPV是建筑与光伏行业交叉领域,需要建筑与光伏行业深度融合。“因此,要尽快建立BIPV标准体系,同时开发满足建筑性能要求的BIPV产品,推动关键标准编制和产品检测认证。”
■万亿元级市场待释放
一个新兴产业的发展,政策引导往往起着重要作用。“当前,BIPV对政策依赖性较强。首先,国家和地方层面对BIPV的鼓励和支持态度鲜明,但仍需完善政策体系。”对此,鞠晓磊呼吁,这就需要进一步修订与完善BIPV相关标准,加快编制完善与技术发展和市场相匹配的标准体系,覆盖产品设计、工程建设、检测验收等各环节,让光伏建筑一体化发展有据可依。
相关资料显示,2020年我国建筑面积达到700亿平方米。其中,可利用的南墙和屋面面积为300亿平方米。李辰琦做了一个假设,“若其中20%安装光伏系统,发电量约为3600亿千瓦时,约相当于4.5个三峡电站的全年发电量。”
根据中信证券预测,未来每年新增建筑面积将达到40亿平方米以上,按照保守估计,BIPV产品渗透率为2%,粗略估算其一年市场规模接近1000亿元。若再考虑到存量建筑的改造需求,BIPV市场空间将达到万亿级别。
业内专家告诉记者,若建筑和光伏这两个领域的标准问题解决了,将会吸引更多的企业深度参与进来,万亿级元的市场潜力也将逐步释放。
原标题:市场规模有望超千亿元,专家建议—— 加快建立BIPV行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