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动汽车+储能的持续爆发,市场对磷酸铁锂电池需求火热,市场上电池供不应求。与此同时,储能电池厂家也纷纷开展军备竞赛,对于“军需物资”原材料的需求如饥似渴,同时伴随全球货币宽松等因素,包括正极原材料、负极原材料、电解质等各类材料价格水涨船高。
磷酸铁锂电池价格占比最高的是正极原材料碳酸锂。以电池级碳酸锂为例,新年伊始,其价格屡创新高,截至目前,报价已突破40万元/吨,对比2021年初不到6万的价格,一年的时间涨幅超过6倍,涨幅惊人。各个电池厂家也面临着供给侧的限闸供应,家中有矿,心里不愁,部分提前布局的厂家垂直供应链的优势凸显。
面对原材料的“涨涨不休”,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各个电池厂家纷纷开始提价进程。相比于去年年初,电芯的价格普遍上涨30%左右,且厂家报价周期缩短,随时面临价格上涨,且由于需求端的巨大缺口需求,普遍供货周期拉长。
电池作为储能电站投资占比中最高的设备,电池价格的上涨将会对行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
对于储能项目,一般用度电成本和里程成本来反映全寿命周期内单位能量的成本,随着终端磷酸铁锂电池价格的上涨,其度电成本和里程成本上升,受制于当前大多应用场景储能收益仍有限,收益机制仍不完善,特别是新能源侧配置储能、共享储能和用户侧储能,造价的持续上升将极大的影响用户投资热情和储能的建设进展。
例如光伏配套储能项目,主要仍依赖于光伏电站的收益平摊成本,由于当前光伏电站造价高昂,在部分光资源有限的地区,将极大影响企业的投资热情。例如用户侧储能,其收益仍主要依赖于峰谷电价差,尽管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各地出台政策拉大峰谷电价差水平,但大多地区用户侧储能的收益仍有限,储能价格的上涨会影响用户侧储能的建设进程。
磷酸铁锂电池的价格上涨也使大家将注意力转向电池技术路线的多元化,例如钠离子电池、全钒、铁铬液流电池等技术路线也得到大家的关注。电池技术的多元化将分散电池技术风险,推动储能技术的进步。
随着双碳的推进,储能作为构建源网荷储电力系统不可或缺的关键元素,追求度电成本和里程成本更低、收益模式更健全的储能是推进其商业化进程的关键因素。
随着各个厂家磷酸铁锂新增产能的释放,竞争的加剧,原材料价格的回落,将会有效降低储能电站投资。同时,研究人员也在研究性能水平更好的电池,更高循环次数和效率的电池。例如,宁德时代在晋江建成的示范项目电池单体循环寿命可达12000次,新技术的使用将会有效降低储能全寿命周期的成本。
此外,市场交易和价格机制也在逐步完善,促进储能收益模式的健全。近期,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到至2025年,构建长期、现货、辅助服务市场一体化设计、联合运营的电力市场,促进储能的市场交易和价格机制形成。
原标题:原材料价格猛涨,储能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