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率,是把握产业关键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资本眼里最具价值的决策指标之一。
无论是过往的传统产业经验,还是过去几年新能源产业的实践来看,产业进入渗透率加速阶段,至少会带来三大结果:
一是市场规模增长整体加速,头部企业尤其受益;二是资本市场给予更高估值,这个阶段的估值提升幅度最大;三是资本追逐下旧势力扩大产能,新势力纷纷介入。概言之,产业朝气蓬勃,资本表现活络。
那么,当前阶段光伏行业哪些细分领域的渗透率正在或者即将加速呢?
01户用光伏
2021年,我国户用光伏装机21.6GW,占同期光伏总装机的39%,同比增长超过116%,是去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的主力。
截至2021年底,我国户用光伏累计装机超过41GW,如果按平均每户15KW测算,已经覆盖超过270万用户。
我国约有4亿户家庭,在全民“碳中和”的总动员下,如果其中有3000万户家庭安装光伏,市场容量超过1万亿元,目前市场渗透率不足10%。
根据著名的“创新扩散模型”,创新产品的市场渗透率超过10%之后,将进入陡峭的上升曲线,渗透速度加快,我们可以称之为渗透率指标下的产业临界点。这个在电动汽车领域尤为显著,不再累述。
关于户用光伏,本公众号曾于2021年5月发表过一篇《万亿户用光伏,正在迎来蝶变》,较早地揭示了户用光伏的爆发。
户用光伏在推广初期出现了个别争议,这是任何一个新鲜业态都会面临的问题,这个在电动汽车领域也很明显,相信随着渗透率的不断提高,户用光伏也会像电动汽车一样在渗透率突破临界点之后还会迎来更快速度的发展。
这是产业发展的市场规律。
02N型电池
目前主流的PERC电池技术,得益于单晶硅片的大规模渗透和设备国产化的快速提升,制造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2017年开始迅速推广和应用。
但是,从目前技术发展状况来看,PERC电池的效率已逼近极限24.5%,其成本下降速度,也有所放缓。
目前,N型电池最有望接替P型电池成为下一代主流技术,尤其是TOPCon和HJT,这个已经是行业共识,光伏巨头也已经纷纷布局。
2021年全球光伏装机约160GW,N型电池装机还不足8GW,市场渗透率还不到5%。
不完全统计,全球N型电池产能2022年底预计超过50GW,到2023年底预计超过100GW。
可以预期,未来1-2年将是N型电池开始替代P型电池的黄金时期,渗透率将快速提升,N型电池也有望走出当年单晶替代多晶的势头。
03BIPV
去年6月,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报送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的通知》,“整县推进”激活了广阔的建筑屋顶资源。
去年10月,住建部对外发布《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作为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自2022年4月1日起实施,要求“新建建筑应安装太阳能系统”。
此外,最高层对外发布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要求:大力发展节能低碳建筑,加快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深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加快推动建筑用能电气化和低碳化,开展建筑屋顶光伏行动。
随着一系列屋顶光伏政策的出台,国内分布式光伏正在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2021年分布式光伏装机占总装机的比例超过50%,而BIPV作为光伏+建筑的有效结合,在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的“碳中和”大背景下,有望成为未来分布式光伏的主流形式。
我国存量工商业及公共建筑用地面积约346亿平方米,过去5年每年新增工商业及公共建筑用地面积约20亿平方米。在新建筑物强制安装太阳能系统的政策要求下,每年新增容量预计可达20GW,存量建筑的改造空间更大。
目前,国内BIPV刚刚起步,渗透率几乎为零。未来,BIPV有望从两个方面提高渗透率。
一方面,随着BIPV降本增效,在存量屋顶的改造方面将逐渐具有经济性,进而从增量市场介入存量市场。
另一方面,从建筑屋顶向建筑立面延伸,既可能是建筑节能(碳排放考核)的经济性因素驱动,尤其是工商业建筑立面;也可能是绿色建筑的美学因素驱动,尤其是公共建筑或政府及事业单位建筑立面。
无论是从增量到存量,还是从屋顶到立面,在双碳目标的浪潮中,建筑节能及绿色建筑都是确定性方向,BIPV则是最重要的工具。
04跟踪支架
这里主要讲国内跟踪支架的渗透率问题。
目前,全球跟踪支架的渗透率已经达到约50%,美国市场超过70%,而中国市场约20%,跟踪支架在中国市场的渗透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中国市场渗透率偏低的原因,主要是受国内电站投资主体及风格的影响。国内资金成本较高,尤其以国资为主导的投资方更加看重初期单位投资成本,而不重视全生命周期的投资回报率。实际上,跟踪支架的使用尽管会增加初期投资成本,但会增加全生命周期的收益,整体回报率是增加的,更具经济性。
此外,由于跟踪支架更适合大型地面电站,而不适合分布式电站,而2021年国内分布式光伏装机占比达到53%,也制约了国内跟踪支架的使用。
随着N型电池的推广以及大型光伏基地的建设,跟踪支架有望获得更多的接受度。在采用跟踪支架的情况下,能够更好地实现“高效+双面+跟踪”的最优组合。
此外,在越来越多长期资本介入光伏电站投资的背景下,投资决策更加长期化,初始绝对投资成本的考虑降低,回归全生命周期的收益率指标,这种投资风格也更有利于跟踪支架的推广。
所以,跟踪支架在国内市场的环境因素正在发生改变,跟踪支架的渗透率也有望加速。
当然,跟踪支架渗透率的提高,必然降低固定支架的占比,因此对固定支架厂商而言必须加紧布局跟踪支架来保持自己的市场份额,而专业的跟踪支架厂商则有望迎来快速增长。
05专业资产管理
关于新能源领域的资产管理,2021年4月本公众号曾发表了一篇文章《新能源资产管理行业,正在应运而生》。这里针对光伏行业的资产管理话题,再进一步阐述。
海外尤其是美国大型光伏电站的出资主体,以市场化资金为主,融资模式多样化,而目前国内大型光伏电站则以能源国企为主,尤其是能源央企。
这种模式具有一定的阶段性。
能源国企的资金成本较低,但风险容忍度也比较低,更加偏好标准化的、规模化的大型地面电站,而对于个性化的光伏资产尤其是分布式光伏资产的接受度较低。
目前,分布式光伏资产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手中,只有个别能源央企在参与。其中,工商业分布式资产主要是区域性的开发商或者投资商,除了起步较早的南网能源之外,鲜有全国性的机构;户用光伏资产则主要集中在正泰、中来等几家头部的全国性民营开发商手中,去年国家电投通过打包收购方式开始介入这个领域。
在大型地面电站领域,随着能源国企资产规模及资产负债率的提高,以及金融机构专业化水平的增加,在“双碳”目标的吸引下,专业化资金有望直接介入大型光伏电站资产,尤其是期限较长的保险资金或其他长期资本,进而对现有以能源国资为主的资金来源形成补充,向海外成熟市场靠拢。
在分布式光伏资产领域,目前仍然以民营企业为主,尤其是分散的区域性开发商或投资商,以自有资金开发并持有,这种模式很难持续做大。目前虽然已有个别能源央企介入,但作为个性化资产很难在国企中普遍推广,因此急需与市场化资金对接,这方面还需要探索合适的商业模式,目前几乎是一片处女地。
无论是海外成熟经验,还是国内光伏行业发展需要,国内光伏领域通过专业化的资产管理引入多元化的长期资本都是必须的,目前刚刚开始,各种利益主体尚在探讨和打磨适合国情的合作模式。
这几个细分领域的渗透率正处于不同的阶段,并呈现不同的特点,比如户用光伏去年开始加速但渗透率还不高,而跟踪支架和专业资产管理在国内的渗透率还有很大空间,N型电池刚刚起步并有望在今年开始加速,而BIPV则是蓄势待发。
不管怎样,这些细分领域的渗透率在全球或在国内都还有很大的表现空间,值得期待。
原标题:光伏行业渗透率有望加速的5个细分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