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证监会披露了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亿华通”)提交的《股份有限公司境外首次公开发行股份(包括普通股、优先股等各类股票及股票派生的形式)审批》材料。一旦获得受理,就意味着亿华通取得“小路条”,可以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氢能概念持续受到资本青睐。以亿华通为代表,近年来,包括骥翀氢能、国电投氢能公司等在内的氢能企业,融资力度与融资规模均在不断扩大。
寻求融资机会
亿华通作为“氢能第一股”,一直都是氢燃料电池板块最热门的股票之一。早在2021年8月,亿华通就已启动赴港上市计划。2021年8月30日,亿华通发布公告称,正筹划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上市相关事项,打通“A+H”双融资平台。
经济学专家宋清辉介绍:“‘A+H’股可以给企业带来积极影响。公司通过两次上市,可以构建两个融资平台,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资本市场的叠加优势。一方面体现了企业实力,另一方面是后续融资不会受制于单一市场的规则及限制,拓展了公司的后续融资渠道。”
“亿华通选择赴港上市,不仅是融资渠道的拓宽,更是助推中国氢能企业走向国际,让国际市场了解中国氢能,也意味着我国氢能企业开始具备让国际市场检验燃料电池技术的勇气。”资深从业者郑贤玲称。
除了亿华通,其它氢能企业也在陆续寻求更多融资机会。1月,氢燃料电池电堆解决方案供应商上海骥翀氢能宣布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研发能力建设、产能建设、团队扩充及产品批量应用等。2021年12月,国家电投氢能公司A+轮增资项目共引入16家战略投资者,募集资金10.8亿元。同年10月,大功率氢燃料电池电堆公司上海氢晨科技也完成新一轮A+轮融资,融资超2.5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燃料电池产业链超过20家企业获得资本支持,融资总金额超过40亿元。
助力技术创新
根据2021年氢能企业融资情况可以看出,其融资金额上涨显著,数家氢能企业已步入亿元融资时代。
国内燃料电池产业链整体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却不断迎来大笔资金涌入,氢能魅力何在?清极能源董事长钱伟认为:“现阶段,氢能企业的融资节奏加快,且单笔融资规模加大,这一趋势与整个氢能行业的发展进程有关,一方面,各地政府对氢能行业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另一方面,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深度脱碳也让氢能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在“十四五”规划中,氢能作为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首次在“五年规划”中被提及,氢能与储能被列为前瞻谋划的六大未来产业之一。与此同时,除了道路交通,氢的身影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工业等亟待深度脱碳的领域。受此影响,氢能概念不断升温,数据显示,2021年,同花顺氢能源指数涨幅达到79%,远高于同期上证、深证指数涨幅,是A股的热门概念之一,也催生出多只涨幅翻倍的龙头股。
郑贤玲认为,科学家、企业家、资本家是燃料电池企业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必不可少的要素,科技成果资本化将使创新机制更加高效。我国资本市场从主板到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发展的过程也是科研创新机制的建设过程,正是这个机制推动了中国企业更多的创新。
需进一步提升市场化程度
尽管融资步伐加快,氢能企业仍苦于燃料电池应用规模偏小、研发投入巨大等导致的企业持续亏损问题。以亿华通为例,根据亿华通2021年三季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3.74亿元,但净利润亏损达7203.11万元,陷入业绩持续亏损状态。
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氢能分会会长魏锁表示,对比国际,我国氢能产业起步相对较晚,但总体发展速度较快,但目前在核心部件及材料、批量化能力以及技术迭代升级方面尚显不足。
“新兴产业发展初期仍面临多重瓶颈,政府支持尤为关键,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氢能产业的发展。”郑贤玲说。
宋清辉则表示,对于氢能企业而言,在不断寻求市场、政策利好的同时,应以技术为主导、创新为动力,进一步提升市场化程度,将企业打造成氢能行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原标题:氢能企业融资渠道越来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