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新数据统计,山东在运储能电站21座,装机规模157兆瓦/392兆瓦时;在建储能电站7座,装机规模520兆瓦/1041兆瓦时。年底全部建成投产,全省储能装机规模将达到677兆瓦/1433兆瓦时。这些储能设施被形象地称为超大容量的“充电宝”,将大大保障消纳利用和电网稳定,加快推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
据省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处负责人介绍,山东在加快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同时,高质量推进新型储能建设,全面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综合效率和安全保障能力,为推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坚实支撑。
目前,新型储能已经纳入山东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未来五年,以市场化为导向,科学选择经济、技术可行路线,优先发展大容量、高效率、长时间储能设施。
随着新型储能技术的发展,各种类型的储能应用方式开始出现在人们眼前。
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
2021年9月23日,肥城盐穴先进压缩空气储能调峰电站一期10MW示范电站并网发电,这标志着国内首个盐穴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已进入正式商业运行状态。
该项目利用肥城地下丰富的盐穴资源,在电网负荷低谷时通过压缩机将空气压缩并通入盐穴腔体储存,电网负荷高峰时将高压空气释放驱动膨胀机做功并带动发电机发电,可实现电力系统调峰、调相、旋转备用、应急响应、黑启动等功能。
肥城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技术由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发,该技术具有规模大、成本低、寿命长、环境友好等优点,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大规模储能技术之一。该项目正式并网发电,是我国盐穴压缩空气储能领域的重要里程碑,推动了我国压缩空气储能技术迈向新的台阶,具有划时代意义。
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电站
2021年12月27日上午,山东首批“5+2”储能示范项目——国家电投海阳101兆瓦/202兆瓦时储能电站40组储能单元全部冲击送电完成,正式进入并网试运行。
据了解,这个项目除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外,还应用了全钒液流电池技术,有效验证了技术可行性,带动了山东液流电池储能产业链发展;项目厂址与半岛南3号海上风电仅一墙之隔,可将储能容量全部租赁给海上风电及周边新能源企业,降低企业自建配套储能投资运维成本,有效解决新能源场站弃光、弃风等问题,为山东乃至全国推动储能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退运电池建设独立储能电站
2020年9月,全国首个利用退运电池建设的独立储能电站在莱芜口镇建成运营,该电站主要是从全省各地收集变电站、通信机房、实验室等场所退运电池,通过创新引入修复技术,对退运电池进行全面修复,修复后的电池能够达到原容量的95%以上,延长了3年左右的使用周期,实现“化废为利、变害为宝”,为全省储能技术发展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该电站每天可存储新能源电量约4500度,相当于为600户居民的小区持续供电1天,节约标煤1.4吨/天。
持续发力储能设施建设
能源结构调整优化,需要大力推进传统能源清洁化,清洁能源规模化,也要在储能方面下大气力,提升电网调峰填谷、调频调相等能力,才能有效提升风、光、氢、核等新能源消纳的灵活性、经济性和安全性,是能源结构绿色转型的重要支撑,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规划,我省今后将依托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及百万千万级鲁西南煤炭沉陷区光伏基地建设,加快推动储能规模化应用。同时,积极探索新型储能技术应用,利用肥城市丰富的盐穴资源和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新一代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加快推动吉瓦级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基地建设;利用退役火电机组,实施首台套30万千瓦退役火电机组改造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示范工程,推动百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基地建设。
今后,山东将发挥储能示范项目引领作用,纵深推进储能技术、应用场景及商业运营创新。同时,以市场化为导向,优先发展大容量、高效率、长时间储能设施,力争到2025年,全省新型储能设施规模达450万千瓦左右。
原标题:新型储能技术日益普及,你知道的和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