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呼吁:价格肉搏要不得
隶属于中国南车集团的株洲变流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其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最近投放市场的一部分产品,或许有可能是一些厂家在消纳此前的库存,但更有可能是牺牲产品品质来满足市场价格竞争的行为,这个价格已经突破了逆变器制造的基本成本和品质需求底线。
市场上已经出现了所谓成本定制型的逆变器,按照EPC的成本要求定制,无视基本的质量及可靠性要求,给长期运行带来质量隐患。
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逆变器市场价格出现了快速补降,大功率产品由每瓦约0.8元左右一度下降至0.4元左右。去年年初还是0.4~0.5元钱每瓦的出货行情,年底在一些
光伏电站项目招标中却已屡屡暴出低于0.25元每瓦的最低报价。不过半年有余,价格已近腰斩。
2013年逆变器市场便表现出了一个奇怪的特征:全球逆变器出货量增长了,但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却并没有显现优势。2014年也是如此。根据 IHS发布的报告,2014年全球
光伏逆变器市场空间为67亿美元,同比持平。究其原因,恐怕也与逆变器价格下降与安装量增长基本抵消有绝大关系。
“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以牺牲品质追求成本的下降终将会对行业发展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这些企业也终会自食恶果。或者我们可以换种思路,在维持合理价格水平的基础上,以不断的技术创新和良好的品质保证来赢得市场的认可也未尝不可。”上述业内人士对记者说道。
逆变器行业冷思考:市场环境未必那么好!
对于我国光伏逆变器产品来说,现阶段虽然出现了电站需求侧的恢复性增长,2015年中国总体装机目标达15GW。但长期看,国外市场需求的基础并不稳固,且价格竞争的态势有增无减。中国光伏逆变器产品出口面临着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萎缩与价格对垒的双重挤压,竞争环境可见一斑。
在国内,经历了光伏产能过剩的后危机时代的逆变器企业,原材料、劳动力和能源成本不断上涨。电站装机市场不断扩容的同时,对各逆变器品牌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随着能源互联网成为大势所趋,逆变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以往简单连接发电侧和电网端,衍生出要考虑、预判电网以及用户端需求并能够让光伏电站进行响应。随着工业4.0“零边际成本”概念的落地,未来每一度电都是精确生产和输送的,这对逆变器企业的技术能力和战略眼光提出了极大挑战。但是目前整个逆变器行业处于低毛利的情况,据悉行业老大SMA 2014年巨亏1.75亿欧元,在这种情况下能坚持研发的企业凤毛麟角。逆变器行业门槛越来越高了。
洗洗更健康,为了电站25年长期经营,稳健的投资者必将选择长期可靠的合作伙伴
据IHS统计数据,2008年的全球TOP10逆变器厂家, 到2014年只有SMA还在。7年来,有7家TOP10厂家被收购。曾经是全球逆变器巨头的KACO, Powerone, Danfoss, Refusol,Congery, Siemens等均被收购或退出市场。在中国市场,2010年有400多逆变器玩家,2014年只剩约100家,平均每年减少75家。因此如何选择长期可靠的合作伙伴,保障电站能稳定的持续发电和25年的经营,成为了行业不得不面临的严峻挑战。而那些具有持续经营能力、研发能力强、技术和商业模式不断创新、综合实力强的公司自然而然的将成为笑到最后的英雄。
近两年来,组件行业洗牌后,逆变器行业也将迎来洗牌重组、整合兼并,随着《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15年本)》的发布,以及残酷的市场竞争,势必将淘汰没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出局,与此同时,加权效率高、价格趋于理性、技术创新能力强、品牌知名度高的逆变器企业将在洗牌中做大崛起,成为行业发展的引领者和骨干,而且将打造完整的解决方案作为新的赢利模式来强化和巩固龙头地位。大浪淘沙后,剩下的都是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