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2月6日获悉,在武汉经开区国家电投华中氢能产业基地,国内最大的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生产线正式投产,该产线年产能达30万平方米,是国内首条全自主可控质子交换膜生产线。
什么是质子交换膜?武汉绿动氢能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的专家介绍,质子交换膜是氢燃料电池里的核心部件,技术壁垒很高,“可以简单将其理解为类似手机和电脑里的CPU”。然而,如此核心部件,此前在国内基本依靠进口,“1平方米质子交换膜重20多克,与同等重量的黄金等价。”
氢燃料电池车被视为新能源汽车的下一个风口,去年7月,国家电投集团氢能公司在武汉经开区注册成立武汉绿动氢能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建设“国家电投集团华中氢能产业基地及研发中心”项目。经过17个月的攻关,终于实现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生产线投产。
这位专家介绍,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生产线的投产,改变了国内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基本依靠进口的局面,实现了氢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对比国外同等产品,我们的成本降低了很多”。
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张清杰表示:“质子交换膜的成本对未来氢燃料电池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这一产线投产意味着我国在质子交换膜高端产品领域拥有自主生产的能力,将推动我国燃料电池核心材料产业向前大步迈进。”
这位专家表示,该质子交换膜产线可生产厚度从8微米到20微米的质子交换膜,质量均相当或优于国内外同类产品,现已实现在大功率燃料电池电堆应用,已接获多家公司采购订单,可满足燃料电池汽车、加湿器等多个场景的应用需求,达产后可同时满足2万辆氢燃料电池车的需求。
这位专家说:“除了质子交换膜,我们还在做氢燃料电池电堆和膜电极产线,它们都是氢燃料电池的零部件,预计明年年底会投产。”
“加一次氢,几天不用充电,跑几天,而且排出的是水”,氢能是未来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工信部将发展氢能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依托雄厚的石化工业和汽车产业基础,目前武汉已具有一定的氢能和氢能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基础。按照《武汉市氢能产业突破发展行动方案》提出的目标,我市将打造国内氢能产业创新研发、生产制造、示范应用引领区,实现氢能全产业链年产值规模位居国内城市前列。 据了解,武汉经开区已布局东风、国家电投、武汉理工氢电科技、众宇动力、雄韬氢能等一大批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氢能企业,基本形成从质子交换膜、膜电极、氢燃料电池电堆到氢能整车生产制造的全产业链,氢能产业集群态势初显。
武汉经开区先进制造产业区负责人表示:“这些企业大多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具备批量化生产能力。”
在质子交换膜领域,国内最大的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生产线正式投产,这是国内首条全自主可控质子交换膜生产线。
在膜电极领域,武汉理工氢电科技是全球第五、全国最大膜电极生产企业,该公司开发出的CCM型膜电极,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膜电极占全国市场份额的一半,还出口到多个国家和地区。
此外,在氢燃料电池电堆方面,雄韬氢雄和武汉众宇动力的氢燃料电池电堆、发动机等产品在武汉公交车和客车成功示范应用,效果良好。
随着核心技术的不断完善,氢能源技术在武汉经开区得到应用推广。
东风公司国内首款计划量产的全功率燃料电池乘用车——东风氢舟即将量产,将在武汉和佛山展开示范运营。
此外,武汉经开区建成了湖北省首座固定式“四位一体”加氢加油站,并开展武汉市迄今最大规模的氢能源公交车示范运营项目。
今年,武汉经开区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再加码。10月8日,武汉经开区发布氢能源公交车采购中标(成交)结果公告,一次就采购了20台氢能公交
原标题:氢燃料电池车核心部件实现自主可控生产,达产后可同时满足2万辆车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