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不尽人意的是,欧美的“双反”无形中加大了其他地区市场讨价还价的筹码,这又连带波及了我国
光伏产品出口的盈利下滑。于是,检讨得失,如何应对“双反”的问题依然是羊年的一个沉重话题。欧美双反绝不只是某个国家出于政治目的行为,其动因也不仅仅是为了防范我国的实力增长和快速崛起。现实再一次提醒我们,欧美“双反”以及连带造成的世界性光伏市场变化,显然有着更深层的原因。
近年来,欧美国家已经尝到了以光伏洁净电力替代石化煤炭能源的甜头,并取得了举国共识。所以,这些国家逐渐减低或取消对光伏的补贴,控制进出口、借“双反”设壁垒保护本国的光伏生产,以此打压中国产品进口。 当然,这其中并不排除被某些牟利集团所利用。
当前,光伏应用市场的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的基础产业变革和社会的共同利益,其市场化地发展已经进入到国家必须调控、进行统筹的阶段,这已是世界趋势。也就是说,挤压光伏产业的利润空间,倒逼光伏产业进一步降低生产以及应用成本已经成为趋势。一些国家的双反和类似仿照,虽然存在着失当与不乏扭曲之处,但也不失为一种世界趋势和普遍选择的一种折射。
我们国家近年来已经从海外市场的变化和“双反”施压下,对此有了一定认识,甚至是感受到切肤之痛。不少企业家和社会人士已经认识到了一点。如果中国没有内需市场的支撑,或者没有适时进行产业技术的革新,就很难真正强大起来。
所以,在分析我国光伏外贸市场变化时,不能不看到:我国近年推行新政、实施的扩大内需已显明显成效,国内的光伏应用市场呈回暖趋势并逐步进入理性轨道,这些已拉动着光伏产业链呈现出全新的气象。这也正推动着全球光伏市场的格局发生变化。
首先,欧美的“双反”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多大的实际利益。数据表明:欧美国内光伏产业和市场的消长,依然主要取决于他们国内消费的需求和光伏自身的产业成长,“双反”的因素微乎其微。双反捆不住中国的手脚。
事与愿违,“双反”壁垒的设置却暴露了欧美自身光伏产业竞争力的孱弱。近年来,在欧美市场份额日益下滑的背景之下,中国光伏产品则逐步进入日本、东南亚和非洲市场,这也说明了中国以发展内需作为能源革命的基本国策,也作为应对双反的立足点,是十分明智的。
不过,回顾我国光伏产业一路走来的跌跌撞撞,虽然目前产业的前景已较为明朗,但前方的道路仍然十分漫长且充满艰辛,我们必须对此予以正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