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傍晚,襄城县山头店乡耿庄村村民张辉对家里的电表进行例行检查。“今天太阳好,发电186度,自家用了5度,剩下的181度以4毛钱一度的价格卖给国家电网。”张辉笑言,自从屋顶装上了光伏板,实现了“晒着太阳”赚钱。
在襄城县,薄薄的光伏板已经成为不少农家房顶的标配,更为当地串出一条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产业链。这些,都源于2017年3月总投资60亿元的平煤隆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成功落户。
11月17日,平煤隆基生产线,工人正在加工光伏电池片。
在襄城县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平煤隆基的生产线上,薄如蝉翼的硅片经过装篮、制绒、扩散、刻蚀、退火、钝化、镀膜、印刷等工序,从一张硅片变成了可持续发电的光伏太阳能电池片。平煤隆基副总经理夏中高介绍,光伏太阳能电池片的生产,是光伏产业链上投资最大、科技含量最高、工艺要求最严的一环,也是全球光伏产业竞争的关键。“我们的产品,太阳能转换效率达23.5%,全球领先。”夏中高自信地说,“无论质量还是价格都有优势,根本不愁销路。”
夏中高的自信,在产业链下游得到了印证。同样位于襄城县的金萌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庆彪说:“从2018年公司成立以来,通过购买平煤隆基的太阳能电池片,批量组装、加框,给用户设计安装光伏发电站,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上半年,今年的营业额有望破亿元。”
在“链主”企业平煤隆基的带动下,襄城县带有“光伏”字样的安装、售后服务类公司遍地开花。金盛电力安装公司工作人员赵杰告诉记者,公司一共60名员工,天天围着“光伏”转,活干不完。如今,该县靠光伏“吃饭”的不下万人,光伏产业链年产值也已超过百亿元。
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发展。平煤隆基作为一家从事太阳能电池片生产与销售的龙头企业,落户襄城县之后,帮助该县实现了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完美对接。下游带动了太阳能组件、光伏发电服务业的兴起,上游助力了以煤为原料的化工行业的发展。
“我们襄城县到处是煤,首山化工科技公司炼煤焦产生氢气,河南硅烷科技公司利用氢气与硅制造硅烷气,不仅打破了国外对硅烷气制造技术的垄断,还为生产光伏太阳能电池片提供了原料。”襄城县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有关负责人李进伟说,利用产业优势,强链、补链、延链成为当地发展产业的主要思路,引进和培育“链主”企业,也是政府努力的方向。
襄城县副县长何珂告诉记者,襄城县政府已经谋划了硅材料、碳材料两条产业链“图谱”。“平煤隆基二期工程投产后,年产光伏太阳能电池片的发电量相当于每年减少燃煤300万吨。”何珂说,在“链主”企业平煤隆基的强力带动下,下游的电池玻璃、电池边框产业项目也即将投产,3至5年之后,襄城县将构建形成以“电池片—边框—组件—电站”为主导、以新型光伏材料为支撑的产业链条,为县域经济成高原夯实产业基础。
记者手记
襄城县,这个遍地“黑金”的县,早已实现了从“灰头土脸”到“浑身绿装”的转变。从原煤延伸至光伏电站,一个以“硅材料”为主题的完整产业链条逐渐形成,环环相扣、彼此赋能的产业集群呼之欲出。
“没有传统产业,只有传统思维。”依托产业优势,打破思维惯性,引育优质企业强链、补链、延链是襄城县政府服务经济发展最要紧的功课;践行新发展理念,把一块煤吃干榨净,追求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当地企业的行动自觉。希望当地依托传统资源优势,衍生出更多新兴产业,布局更多未来产业,以“链”取胜,在促进县域经济成高原中出新出彩。
原标题:一块光伏板串出绿色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