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苏格兰格拉斯哥举行的COP26大会气候会谈上,与会方宣布成立“长时储能理事会”(LDES)。
理事会的25个创始成员中,包括了英国石油公司和比尔·盖茨等科技人士投资的Breakthrough Energy Ventures。
长时储能,即long-duration energy storage,顾名思义,就是持续放电时间更长的储能系统。但这个“更长”到底是多久,目前业内说法不一。
美国能源部将其归类在额定功率下连续放电10小时或以上;另一种说法是可实现跨天、跨月,乃至跨季节充放电循环的储能系统;还有业内人士把放电时间在5小时到1000小时之间的储能系统称为“长时储能”。
从技术路线上看,长时储能不仅包括我们熟悉的电化学储能,还包括更常见的抽蓄储能技术、混凝土砌块储能技术、液态空气储能技术、地下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和液流电池储能技术等。
无论如何定义,在过去一年中,长时储能的关注度提升是确切的事实,因为这种技术有望解决气候治理过程中面临的两个问题:
痛点一是新能源出力不稳。
在全球气候治理的大背景下,新能源快速发展将是持续的方向。然而,新能源存在天生的弱点——出力不稳,波动性强。而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之一,就是为新能源配备储能。而长时储能可凭借长周期、大容量特性,容纳更多新能源,实现对新能源发电波动的调节,减少波动,保证电网安全。
痛点二是项目经济性不高。
如何增加新能源项目的利润,让其具备“造血”功能,是业界一直希望解决的问题。美国电力研究院(EPRI)最近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以根据加州独立系统运营商(CAISO)在2019年的日前综合能源价格,持续放电时间为4小时的电池储能系统所获得的利润,仅是持续放电时间20小时的长时储能系统的76%。也就是说,长时储能的收益会更高。
根据长时储能理事会的目标,到2040年,理事会将在全球范围内部署85TWh-140TWh长时储能,推动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燃料,帮助电力部门减排10~15%,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3万吨/年。
上述目标能否真正实现,我们拭目以待。
原标题:被石油巨头和科技大佬同时看好的“长时储能”,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