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要优化配置稀缺的电力资源,电价不可能一直降,随着供求形势变化,电价也要变。在真正的电力市场,供求宽松时电价没有上涨动力,供求紧张时也没有偏低的道理。电力市场是解决问题的一剂“解药”,但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其存在的风险需要政府有的放矢、放管结合。
国家发改委日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有序放开全部燃煤发电电量上网电价、扩大市场交易电价上下浮动范围、有序推动工商业用户全部进入电力市场。将价格涨跌交还市场来决定,意味着新一轮电力市场化改革迈出重要一步。
10月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国际市场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国内电力、煤炭供需持续偏紧,多种因素导致近期一些地方出现拉闸限电,给正常经济运行和居民生活带来影响,会议强调要改革完善煤电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
在当前电力供应压力较大的背景下,电力市场能否为缓解能源供需紧张提供“解药”?降碳目标下,电力市场将在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中扮演什么“角色”?
激活电力市场“一池春水”
国家发改委官方解读指出,《通知》真正建立起了“能跌能涨”的市场化电价机制,让电价更灵活反映电力供需形势和成本变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燃煤发电企业经营困难、激励企业增加电力供应,抑制不合理电力需求,改善电力供求状况,更好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
“努力降低电力成本”作为电改“9号文”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之一,是指导各地建设电力市场的重要目标。长沙理工大学教授叶泽告诉记者,但在实际操作中,改革实际上以降低电价为目标甚至是前提。
“国外用户是在售电公司之间选择,我国用户主要在市场和计划之间选择。如果电价不降,用户就不会参与市场,而没有用户参与,电力市场也就不存在。如此,电力市场改革的目标就只能选择降价,而没有太多考虑否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是否降低了用电成本。降低用电成本不能和降低电价划等号。” 叶泽表示。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冯永晟指出,市场要优化配置稀缺的电力资源,电价不可能一直降,随着供求形势变化,电价也要变。在真正的电力市场,供求宽松时电价没有上涨动力,供求紧张时也没有偏低的道理。”
业内专家指出,电力系统缺乏价格信号的副作用之一,即“煤电顶牛”再升级。“当前我国电源结构以煤电为主,近期国内出现大范围电力供应紧张现象,表面原因是燃煤发电不足,深层原因是长期存在的‘市场煤’与‘计划电’的矛盾再次激化。《通知》激活了电力市场的‘一池春水’,使电力真正成为商品。”
可靠保供离不开“市场之手”
业内普遍认为,解决当前电力供需矛盾需要市场建设提供治本之策。那么,电力市场到底该如何发挥作用?
“过去几年的市场价格并非由供需情况决定,而是由政府预期决定。前几年供需相对宽松,平稳的大环境造成一种错觉,即电力市场和气象、季节、燃料价格、宏观经济等基本面没太大关系。没有连续的价格信号、电力市场流动性差,市场主体也没有相关预测,发电、售电、用户会盲目决策。今年燃料成本一路飙升,使各方措手不及。”广东某售电公司负责人蒋某告诉记者。
蒋某指出,市场化机制发挥了“一石二鸟’的作用,一方面缓解电力供应难题,另一方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通过市场供需情况得到价格信号,价格信号实现激励供应、抑制需求扩张。计划机制的主要弊端在于,调整电价是庞大而复杂的工作,目录电价几年核算一次,很难根据供需形势及时调整。另外,从长期的资源优化配置角度看,市场化机制激励先进、高效的技术和资源,淘汰落后、低效的产能和技术。”
中嘉能集团首席交易官张骥告诉记者,计划体制下,由于发电侧、用电侧电价无法突破标杆电价的“天花板”,燃料价格高企时无法向下游疏导,继而引发连锁反应。“这表明,目前市场煤与电力准计划或半市场化的机制无法协调,燃料价格、发电价格和用户价格无法联动,造成电力系统难以稳定运行。”
同时,电力市场也为调度提供了“效率倍增器”。
“当前的电力供需形势与‘十三五’时期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降碳目标下,高比例新能源、储能、抽蓄等电源种类多、结构复杂,没有市场信号指导,调哪个不调哪个,无法利用经验判断,牺牲效率的计划调度已不能满足新型电力系统的需要。”上述业内人士说,“电力市场提供的价格信号,为调度提供了最优解。”
市场需监管“保驾护航”
业内人士指出,电力市场是解决问题的一剂“解药”,但并非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其存在的风险需要政府有的放矢、放管结合。
蒋某指出,煤电企业的生存发展不完全取决于市场,仍然取决于政府。“政府要基于市场经济规则,为煤电企业生存发展优化完善现行政策、市场体系和交易机制,建立健全煤电企业经营机制。”
叶泽也指出,随着电力市场建设逐步推进,将逐渐消除过去“煤电之争”存在的基础,“电用之争”将成为新焦点。“实际上,由于‘市场电’不彻底以及配套政策机制设计不合理,产生了原因上的‘煤电之争’。而在结果上,已是‘电(煤电企业)用(用户)之争’,或者‘企(煤电企业)政(相关政策)之争’。”
上述业内人士指出,在我国电力计划机制全部弊端还未被所有人充分认知的情况下,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电力市场不是一天建成的,更不会是运行一天就结束。“电源投资是一个长周期的过程,计算一时盈亏并无特别大的意义,关键要将电源的投资回报要放在全寿命周期来看,电力市场建设的作用也需要放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科学考量。”
原标题:电力市场如何助力保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