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产能超335GW、尺寸之争愈演愈烈,光伏硅片企业路在何方
日期:2021-10-15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yutianyang_tsj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光伏产业链中,硅片作为下游电池、组件的核心组成部分,对光伏电站的发电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其与硅料是产业链中议价能力最强的两个环节。由于上游硅料环节具有长生产周期与低产能弹性的特征,极易产生极端价格,因此整个产业链受其影响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特征。

硅片作为硅料下游各环节中唯一具备成本传导能力的环节,便成为了光伏企业能够留存利润、降低盈利波动性的“战略高地”,“垂直一体化”战略应运而生。由此引发的,则是光伏企业在硅片产能上展开了“军备竞赛”——根据索比咨询的统计数据,截止到今年8月底,硅片的名义产能已达到335.5GW,与产业链上下游错配严重。

与此同时,硅片行业的“尺寸之争”也愈演愈烈,颇有楚汉相争的意味。大尺寸硅片的出现也再次加剧了企业的扩产热情。不过,各行各业无论发展初期多么喧嚣,最终仍将归于平静,对于光伏行业而言亦是。在这个多事之秋里,硅片行业究竟路在何方?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光伏装机量需求大幅提升,行业因此进入到了快速成长期。对于处于成长期初期的行业而言,由需求快速增长及技术迭代所造成的产业链不同环节间的供需矛盾通常是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光伏行业也不例外。

从2018年开始,硅料行业开始了连续三年的下行行情,并于2020年4月份创下了56元/kg的极端行情,使得硅料企业的扩产信心跌至冰点。因此,2020年上半年,除通威股份以外,其他硅料企业几乎没有扩产计划。直到9月份,习近平主席提出了“碳中和”目标,推动市场需求显著提升,全产业链开始快速升温。由于硅料环节长达18个月的建设周期,产能爬坡较慢,因此在2021年硅片环节产能显著提升的情况下,上下游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供需矛盾。叠加大宗商品价格的暴涨,硅料价格又走出了极端的上行行情,年内最高报价曾触及30万元/吨,成交均价高达27万元/吨(数据来源:硅业协会)。

受此影响,硅片价格也水涨船高,就在近日,隆基股份再次宣布硅片涨价,M10硅片报6.87元/片,比年初上涨76%。业内人士表示,硅片环节集中度高,龙头企业拥有定价权,赚了个“盆满钵满”,但下游电池片和组件企业的利润空间却被严重压缩。以爱旭股份为例,2020年H1的毛利率还有15%,今年H1毛利率只剩5.19%,其他没有上游产能布局的组件企业也面临巨大压力。不过,光伏行业与白酒不同,成本无法向终端传导,只能在产业链内部消化,因此涨价只会影响低附加值环节的生产热情,抑制终端需求,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受到光伏行业多年来周期性特征的影响,众多光伏企业为了最大程度的留存利润、降低业绩的波动性,纷纷实行了“垂直一体化”战略。由此而引发的,则是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环节的产能大爆发。由于上游硅料环节的进入壁垒较高,因此硅片环节就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对比产业链上下游,硅片环节当前335.5GW的名义产能与硅料环节2021年末57万吨(对应190GW)的名义产能错配严重,与下游组件环节的需求缺口在2021Q3更是达到了135GW以上。

当然,硅片行业产能大爆发的原因,还与“尺寸之争”有关。由于大尺寸硅片可以显著提高单片组件功率,降低BOS成本,继而提升下游光伏电站的投资收益,因此颇受市场的认可,也是行业公认的发展趋势。

时间回到2015年,彼时M2(156.75mm)是市场的主流,市占率达到80%。此后,为了提升组件功率,满足“领跑者计划”要求,157、158.75、161、163等不同尺寸的硅片相继问世,“尺寸革命”随着行业景气度的提升开始不断“发酵”。2019年6月,隆基股份正式发布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M6(166mm),其面积比M2高出12%,受到市场热捧。两个月后,中环股份推出了极具颠覆意义的新品G12(210mm)硅片,面积比M2高出80%。半年后,隆基股份联合晶澳、晶科等企业推出M10(182mm)作为大硅片标准尺寸,在组件功率500W+的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

以隆基为代表的182联盟之所以推出182mm硅片,本质上是对历史产能的妥协——在中环发布210mm硅片前,联盟内主要企业已经投资建设了大量的166mm硅片、电池产能,技改升级的极限就是182mm左右。如果隆基跟中环股份一样,推出210大尺寸硅片,意味着高额的资产减值损失以及庞大的重置成本——2016年至今,隆基股份机器设备的折旧率只有20%左右。

当然,正如行业内多数人认为“大尺寸代表未来趋势”一样,尺寸偏小的产能将逐渐退出。未来,力推182尺寸的企业也可能推出210甚至更大尺寸的产品。如果仔细查阅隆基股份的财务报表会发现,2019年、2020年和2021H1的资产减值损失中,机器设备的占比从28%提升到66%,2020年机器设备减值损失的绝对数额更是达到5.9亿,占当年净利润的6.9%。由此可见,隆基股份已经开始着手清理其历史产能了。

根据PV infolink的预测,2021年末210的市场份额或将达到18%,而到2025年或将超过70%。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译阳在近期的主题演讲中也指出,大尺寸硅片组件将推动终端度电成本下降4%以上,预计到2023年其市占率将超过50%,到2030年将超过80%。我们认为,“尺寸之争”的最终结果,很可能是“殊途同归”。

如果仅仅从大尺寸产能来看,当前的硅片环节的产能还远没有达到过剩的程度。在新增产能中,也主要以大尺寸为主。所以,未来几年,硅片产能仍将保持增长。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当前大尺寸硅片需求并未完全释放的情况下,短期内产能的大幅提升,将导致供给过剩,压缩利润空间。从索比光伏网此前的计算结果看,硅片环节已经无法向下游传导硅料涨价的全部影响。如果硅料继续涨价,毛利率较高的硅片环节将不得不承担更多成本压力。从中长期视角来看,随着历史产能的逐步退出,供给过剩的情况将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在“垂直一体化”战略大行其道的背景下,硅片行业的产能势必会维持一段时间的过剩状态,直至行业进入到成熟期后逐步出清。

182和210两大阵营的形成,由技术变革导致的历史产能高企的退出成本是关键原因,这也将成为影响未来行业格局的关键因素之一。从当前的市场格局来看,根据索比咨询数据,截至2021年8月底,隆基股份以30%的产能份额位居行业第一,中环股份以21%紧随其后,两者形成了第一集团。在第二集团中,晶科科技、上机数控、保利协鑫和晶澳科技分别以11%、7%、6%和6%位居第3-6位。值得一提的是,当前CR2已经达到了51%,隆基股份与中环股份似有“一骑绝尘”之势。但正如前述所述,技术变革叠加退出成本,成为了行业中的不稳定因素,产能规模犹如河海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对于硅片行业而言,无论是“垂直一体化”还是“尺寸之争”,只不过是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特征而已,任何行业、任何企业最终都会回归商业的本源。当一个战略决策是基于现时环境而非长远发展时,往往会给行业和企业的未来发展埋下一颗“定时炸弹”。只是当炸弹被引爆时,只有少数实力强大或者头脑清醒的企业才能够全身而退。

原标题:产能超335GW、尺寸之争愈演愈烈,光伏硅片企业路在何方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www.whereislife.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索比光伏网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