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近日公开表示,将不再向境外的新建煤炭开采和新建煤电项目提供融资。尽管目前暂未有其他银行跟进公开表态,但有银行业内人士表示,中行表态源于国家倡导,预计随后会有相关监管政策出炉,国有银行一定会跟进遵守相关规定。
9月21日,中国国家领导人在出席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讲话时表示,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但我们会全力以赴。中国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
有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停止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将有力推动这一进程,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建立基于可再生能源的绿色低碳发展体系,为全球实现《巴黎协定》目标做出重要贡献。从长期来看,或利好光伏、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发展。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施懿宸表示,我国境外电力项目中,煤电项目占比较大。在中国“双碳”目标之下,我国参与建设的境外能源项目也要“绿色”,这亦显示中国对绿色转型的力度之大。而中国银行业发展绿色金融将是大势所趋。
实际上,当前全球商业银行亦在收紧对煤炭相关产业的融资支持。如星展银行此前承诺,到2039年实现热煤零风险敞口的银行。目前,该行已经停止发展从动力煤中获得25%以上收入的新客户,并称将从2026年1月起,停止为动力煤收入占比超过50%的客户提供融资。
此外,施懿宸认为,银行退出境外新建煤电项目融资之后,很可能会增加境外清洁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投放,如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境外能源项目将有望获得更多资金支持,从而给中国相关企业发展创造有利空间。从长期来看,有利于相关产业的产能提升和成本下降。
不过,亦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可再生能源企业在“出海”仍有挑战。
有研究报告显示,项目融资成本高制约着中国企业投资者的报价能力和投资回报率,增加了可再生能源“走出去”的阻力。而可再生能源单个项目融资体量小、建设周期长、建设风险相对可控的属性,以及在一些国家可再生能源发电平价上网的市场及政策环境的整体评估认定不充分。此外,中资银行的外币资金拆借成本相对国际金融机构较高,贷款利率也缺乏优势。
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骏此前亦曾建议,在政策层面,建议考虑建立对外投资的强制性环评要求,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环境压力测试,同时加大对境外绿色投资领域的支持力度,提升贷款的可获得性。对金融机构而言,在参与境外的投资建设过程中,也有必要强化自身对环境和风险的分析能力。
原标题:银行将不再为境外新建煤电项目提供融资 或利好光伏、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行业